喜与怒

    时光飞逝,一转眼,1976年的春天悄然而至。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上面的太远暂且不提,单单李杰周围就发生了很多变化。

    郝冬梅的父母平反了。

    虽然组织上暂时还没有恢复她父母的职务,但帽子一摘,比什么都好。

    父母平反后,郝冬梅身上的标签自然也跟着换了,往后谁也不会瞧不起她的出生。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郝冬梅已经不是很在乎头上的帽子,好与不好,该过的日子还是要过得。

    父母平反这事,除了不用再担心父母之外,最让她开心的,莫过于儿子的上学问题。

    转眼间,她和周秉义的孩子已经五岁了,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郝冬梅一直担心一件事,她害怕自己的出身影响到孩子,毕竟,孩子们可不懂那些大人世界的那些事情。

    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们就会把它当真。

    孩子小时候,可没少受其他孩子的欺负,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出身不好。

    现在好了,父母平反,她也跟着摆脱了黑五类的身份。

    往后,她的儿子再也不用遭受那些异样的目光。

    至于,父母会不会恢复原来的职务,反而不是郝冬梅关心的重点。

    gāo • gàn • zǐ • dì ,固然风光无限,但也是风险无限。

    经历了这么多事,如果可以选的话,郝冬梅更愿意选择一个普普通通的出身。

    那样,对秉义也好,对孩子也好。

    这些年来,郝冬梅心底始终是藏着愧疚的,因为她的缘故,周秉义的职位几乎再也没有动过。

    事情,他做,奖励,也没少拿,可却是与升职无缘。

    没法升职的原因,郝冬梅知道,周秉义也知道,但他们谁也没有提这件事。

    因为这事是一道疤,一道谁也不愿意提起的伤痕。

    收到父母平反的信件,郝冬梅和周秉义都高兴坏了,他们第一时间写信,将这件喜事告诉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

    很快,周家就收到了这个好消息。

    可是这封信来的有点不太赶巧。

    “秉昆,你是怎么想的?”

    此刻,周家的氛围很是严肃,李素华、周蓉、蔡晓光、郑娟全都齐聚一堂。

    他们聚到一起,不是因为提前得知周秉义回来信,而是因为另外一件事。

    李杰又一次拒绝了上大学的机会。

    现在的大学生还没到后世大学生泛滥的地步,如今的大学生,含金量十足。

    数遍光字片周边,上千户人家里也没有一个大学生。

    一个都没有!

    从前,周秉义和周蓉读书时成绩特别好,周父周母一直期盼着大儿子和女儿能考上大学。

    后来的事让所有人都没料到。

    不仅学校停课,连大学也停止了招生,直到前几年,大学才恢复招生。

    可现在上大学和以前不一样了,不是考试就能上的,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一个条件都不能少。

    周家的关系网中,大概只有蔡晓光满足这些条件。

    蔡晓光也想去上大学,但他爸却不允许。

    两年前,因为知青再就业的政策做得足够好,蔡晓光父亲的仕途更进一步。

    蔡光华现在除了是商业厅一把手之外,还兼了gāo • guān 的职务,分管商务的gāo • guān 。

    准确来说,蔡光华的正职是gāo • guān ,兼职才是商业厅一把手才对。

    他的升职和李杰脱不开关系,所以,近些年,蔡家和周家的关系更亲近了。

    蔡光华不允许自家儿子去上大学,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家儿子的底细。

    拼关系,蔡晓光是够格的,可论能力,就有些不太够了。

    和蔡晓光相反,周家的小儿子绝对是够资格上大学的,对此,蔡光华不仅不反对,反而极力推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