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之不武

  走过围绕在金牛雕塑周围的庞大人群,再往祈年殿、皇乾殿后院墙的方向继续走。

  走着走着,在即将走到的时候,没想到又是一个惊人的手笔。

  只见游客们的头顶上,竟然出现了一个颜色华丽,高高矗立的传统牌楼。

  红黄为底,绿色为辅,  三门式样,四根红柱。

  牌楼顶盖,上出五個“山尖儿”,每个“山尖儿”上又垂下一个彩球。

  牌楼的中间的插花,还用纸花扎出了“牛年大吉”的字样。

  那叫一个精工巧做啊,远远看着,  还真是跟真牌楼有七八分相似的模样。

  好多人都是走到近前,  才发现是原来是竹竿儿和彩布搭成的临时性玩意。

  就这么个牌楼,造出来得多少钱啊?

  地坛的三位全不知道,  他们连猜都不好猜。

  但他们能肯定一点,无论传统风情,精美程度,就是寻遍了地坛公园,也找不出一个人工造景能和这个牌楼媲美的。

  然而这还不算完,再往前二三十米远就真走到了皇乾殿的后院墙了。

  那里正对路口之处,依着墙还用和牌楼一样的法子搭了个彩亭呢。

  这亭子的活儿甚至比前面的牌楼还细致。

  同样的花红彩绸扎制,然而亭子用的是一殿一卷式的宫殿顶。

  上有“五脊六兽”,下有须弥座。

  四面走廊,前有隔扇、台阶,要什么有什么,简直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临时性的东西。

  最绝的是这么精致的亭子,还不光只是用于装饰的。

  亭子里面居然有汽油桶制成的炉灶,可以烧水,  也可以取暖。

  这样一来实用功能更让人咋舌。

  一是天坛公园可以供自己巡园的职工进来避风、存物、休息,甚至夜里值守。

  二就是亭子外头摆开了一长溜铺红布的大案,提供免费的大碗儿茶给游客们喝。

  是的!没错!就是免费的!

  在过去,免费茶水其实只是斋宫书市试行的一个规矩。

  最初为的单纯就是吸引客流,  增加人气。

  没别的,咱们的老百姓苦日子过得太长了。

  别说如今还不富裕,就是日后真富了,谁能拒绝免费的东西?

  直至去年,夏季书市正式推出,又和过去有点不同了,因为免费茶水还具有预防中暑的实际功效。

  没想到群众反响特别好,给天坛公园挣了不少好口碑。

  这样一来,宁卫民索性就照搬到了雕塑艺术展和新春游园会来。

  那可想而知,这寒冷的冬季,能免费喝上这么一碗热乎乎的茶水,对于老百姓是多么熨帖舒服的事儿。

  自然更受群众的欢迎啊。

  这就导致这一块儿地界,远比前面的那头金牛处,聚集的人还多。

  偏偏还多而不乱,天坛园方这方面的管理经验非常丰富。

  早就安排了专人来协调排队,防止加塞,清扫垃圾,  告知茶碗归于何处。

  结果在这牌楼下,  彩亭前,  园内游客们井井有条的排队,  老百姓乐滋滋喝大碗茶的情景。

  居然也成了一景儿,完全把外国人给吸引了。

  引得许多老外驻足在这里拍照,拍牌楼,拍彩亭,拍人群,与人合影。

  甚至还有外国人不怕耽误工夫的,也跟着去排队,沾咱们和谐社会的光,蹭咱们的庙会福利的。

  喝得惯喝不惯单说,反正那些老外举着粗瓷碗挺美,也学着咱们吹着热气砸吧嘴的喝茶。

  更多的是举起大拇哥,让同行的伙伴给自己拍照留念。

  与大环境不协调的只有打地坛来的三位“间谍”。

  副园长跑到茶摊儿前看了看。

  回来丧眉搭眼,小声汇报。“茶色还挺浓,香味隔着老远就能闻见。真够舍得的……”

  书记阴着一张老脸问,“你估计一下,设这么个茶摊一天得开销多少钱……”

  司机凑过来卖弄小聪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