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台湾

    一旦确定椰子是屏东产的,余下的推论就十分简单了——

    那些水手自打狗港出发时,会采摘一船只能存放不到十天的椰青,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安全快速的航道,并藉此频繁往来于下尾和打狗之间。

    这确实是赵昊之前没想到,他一直以为,眼下大明和tái • wān 岛没联系呢。

    虽然从地图上看,tái • wān 岛距离福建最近处只有一百五十公里。

    且自古以来,tái • wān 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时孙权便派一万官兵登陆并宣布tái • wān 是吴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后来隋炀帝又三次派人到tái • wān ,‘访察异俗’,‘慰抚’居民,并宣称tái • wān 是大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后由唐至宋,大陆沿海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开始迁徙入台,垦殖定居。

    到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tái • wān 的民政,中央王朝开始正式在tái • wān 地区设立机构,进行统治。

    按常识说,tái • wān 应该早就被中国开发成编户齐民的王化之地了。

    就像同为偏远海岛的琼州,从西汉时就纳入郡县,一直到本朝都在广府治下,如今已是耕地数百万亩,编户齐民近百万的正经王化之地了。

    但事实与常识正相反,目前的tái • wān 岛依然是部落民的天下,没有任何朝廷机构,也没有大规模的汉人移民……后一条是赵昊今天之前的认知,现在已经被一个椰子砸碎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大踏步的倒退,当然跟国朝太祖皇帝愚蠢到突破天际线的海禁政策,有天大的关系。洪武十七年,因为厉行海禁,明廷废除了澎湖巡检司,尽迁澎湖tái • wān 居民返回大陆。于是汉家自唐宋时对tái • wān 的开发毁于一旦,tái • wān 岛重新成了土著的乐园。

    这种土著,不是土客矛盾中所指的本地人,而是正儿八经的纯天然原生态那种……所以tái • wān 在国朝,又倒退回了原始社会。

    直到八年前,朝廷为了备倭才重设了澎湖巡检司。不过五年前又被海主们联手夺了回去……

    大预言术告诉赵昊,等俞大猷上任后,很快又会再度夺取澎湖,重设巡检司。然而吊诡的是,明廷也好,海主们也罢,还有沿海的居民们,却对距离澎湖咫尺之遥的宝岛tái • wān 视若无睹。

    是因为闽粤土地宽满,百姓提不起兴趣吗?显然不是,土客械斗的根本原因,不就是两省地少人稀,本地人和客家人,为了争夺土地水源大打出手吗?

    为了生存,不计其数的闽粤百姓,携家带口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却对近在家门口的tái • wān 岛视若不见。

    结果一直等到几十年后,荷兰人殖民tái • wān 时,和他们打交道的依然是原住民。荷兰人为了将tái • wān 建成巴达维亚那样可以自给自足的殖民地,才开始吸引汉人到大员垦殖。后来由郑芝龙父子,开启了汉人大规模移民的时代。然后在清朝时,tái • wān 方彻底完成了州县化……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一点不复杂,就是因为tái • wān 虽然近,但从闽粤一带渡海去tái • wān ,比去琉球或吕宋要危险得多。

    首先,tái • wān 海峡朝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开口,而且东侧有主峰高近4000米的tái • wān 山脉,西侧是海拔近千米的福建山地。在两山夹峙下,海峡成了一个狭窄的管道,海面空气的流动被约束在这个管道里,于是产生了‘狭管效应’——不是刮东北风,便是刮西南风,而且流速加大,经常形成大风。通俗讲,就是弄堂风,只会以相反的两个方向吹,不会有别的风向。

    比如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一次次地南下,不管它原先是来自西北地区,吹西北风;还是来自华北地区,吹北风,当它们到了tái • wān 海峡时,就一律遵守海峡的规矩——转为东北风,并且风力还会直接加大一到两级。

    就算冷空气减弱,别处下了风,但因为狭管效应台海依然风高浪险,让帆船如何横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