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军

 瑶英忧心忡忡:“我们只要坚守不出就行了……可是援军等不了……”

 她担心援军中计。

 达摩满头大汗。

 杨迁、李仲虔的救兵迟迟不到,难道他们已经遇伏了?

 ……

 高昌城外,大海道。

 李仲虔带着几千西州兵连夜疾驰,穿过砂砾遍地、寸草不生的大海道。

 部下劝他不要连夜赶路:“将军,大海道遍布流沙,马匹稍有不慎就会连人陷入流沙中的坑洞,而且我们一路没有休息,掉队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沙漠掉队的士兵很可能会迷失方向。

 李仲虔挥鞭,指着高昌方向每隔几十里路设置的烽火台上隆隆的黑烟,面色阴沉如水:“事不宜迟,不用等掉队的人,所有人加快速度,必须在天亮之前赶到高昌!”

 说完,长鞭落下,一声啸响,骏马似利箭般飞窜而出。

 部下无奈地叹口气,指挥士兵跟上。

 他们甩□□力不支的士兵,终于在第二天驰出大海道,远远看到一片小绿洲,士兵们渴得喉咙冒烟,朝着绿洲中灰扑扑的村庄扑去。

 突然,一阵马蹄声响起,恍如骤雨拍打屋瓦。村庄外的密林里,尘土飞扬,黄云涌动。

 副将心惊胆战,连忙勒马:“有埋伏!”

 随着他的尖叫声,数百铁骑手执长刀,从密林中驰出,杀气腾腾。

 李仲虔抬起头,尖锐的破空声呼啸而至,如蝗雨般密密麻麻的铁箭齐齐射出,将他笼罩其中。

 “阿郎!”

 亲兵惊恐地嘶声喊叫。

 ……

 高昌城里,北戎佯退了几十里,丢下大营,守军仍然没有出城。

 夜里,城中守军和壮丁抓紧时间在城外挖出一条条深深的战壕,拉上绊马绳索、铁蒺藜,埋设□□,守将亲自带人守着密道,防止北戎人突袭。

 将领们聚在议事厅商讨对策,起了争执。

 有人认为应该冒险派兵突围。

 更多的人认为守城更加稳妥,之前瑶英为西军征集粮草,城中粮食充足,物资也齐备。

 达摩问瑶英的意见。

 她没有直接说出想法,道:“首先,我们不知道城外的骑兵是从哪里来的。决定攻打伊州之前,我和卫国公派出斥候探查军情,确认过海都阿陵部被拦在白城外。他到底是怎么带着兵马穿过白城封锁的?这几天城外的骑兵一次次攻城,极为勇猛,确实像他的作风,但是他们这么拼命,反而让我起疑。”

 “瓦罕可汗已死,海都阿陵应该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而不是把所有西州兵引到高昌来。”

 瑶英眉头轻蹙,“城外的北戎兵没有粮草补给,他们却不慌不忙——这支大军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没有给自己留后路,海都阿陵只是瓦罕可汗的义子,他会为了给瓦罕可汗报仇而不顾生死吗?”

 达摩冷笑:“海都阿陵绝不会为瓦罕可汗报仇而不顾一切。”

 瑶英道:“所以,我们得谨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死士,他们很可能是流窜各地的北戎残部,海都阿陵抛下自己的兵马,领着他们围攻高昌,定有其他意图。”

 达摩颔首:“如果他们真的是北戎残部,没有粮草,坚持不了多久,我们只要守住城池,不怕他们不退兵。”

 他停顿了一下,看向瑶英,明白为什么这两天她脸色越来越难看了。

 她不担心高昌守不住,她担心的是援军。

 援军不会出事了吧?达摩暗暗担忧。

 第二天上午,达摩的预感成真了。

 他慰劳城中将士,疲惫不堪,刚刚躲到后堂眯了一会儿,被一阵惊叫声吵醒,几个士兵抬着一口大箱子冲进议事厅,“从伊州方向赶回来的援军遇伏,全军覆没!卫国公誓死不降,不幸身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