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后再取画

    齐璜眼前一亮:“原来赵传薪也会作画?”

    “说来惭愧。”赵传薪这次很谦虚:“技术很浅显。”

    本杰明·戈德伯格错愕的看着师父,这可不像师父的性格啊?

    他不知道,在绘画的领域中,赵传薪在齐白石面前也不敢托大。

    他又拿出了画板,将纸夹上。取出钢笔,以他此时的角度观摩船和在场人物,稍一打量就下笔了。

    齐璜纳闷:“赵先生从哪拿出来的板子和笔墨?”

    随手一抄就有,不科学。

    赵传薪头也不抬:“都是细枝末节,不重要。”

    口头谦虚,不代表下笔会迟疑。

    想当初,他练习钢笔画的时候,练习线条练的快吐了,螺丝钉和梯子通常一本一本的画。

    再到后来的赛博朋克风的幻想图,复杂到极点的建筑……

    赵传薪作画的特点就是毫不停顿,容错率超高,手腕抖动的频率叫人拍案称绝。

    真·速写。

    郭人漳不愿意多和赵传薪接触,但他热衷艺术,忍不住在后面和齐璜一起观摩。

    待看到赵传薪打印机一样的速度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花活,在这个时代还不存在。

    颇有种在麻瓜面前使用魔法的意思。

    好像假期最后一天赶作业的学生,像极了夜半三更发现只字未动而第二天等着更新的写手。

    齐璜忍不住:“赵先生,你这……”

    起初看似潦草,线条极简,片刻后,船的烟囱就出来了,惟妙惟肖。

    赵传薪作画,如今已经不必顾及前中后景做出先后顺序,他真的可以像打印机那样,想画哪部分就画哪部分。

    甚至这幅画的视角,都不是以他此时站位的视角。

    略带俯瞰的意思,画中囊括了整个一艘轮船,囊括了他们四人,包括正在作画的赵传薪自己。

    船只和环境是工细的刻画,到了人物部分,赵传薪则用了点大写意的手法,形象逼真但笔墨极简,笔线变得无力,没有强烈的墨韵,却比起轮船部分来说显得更加活泼,甚至能在画中看出幽默的意味。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起初齐璜还有些瞧不上赵传薪只注重工笔的西洋画法,可到了这里,神色才变得凝重。

    要说有什么能限制赵传薪的速度,那唯有钢笔沾墨的时间了。

    他沾墨也有特点,蜻蜓点水一沾,通常是看也不看,却能恰到好处。

    绝对不会因为多沾了而洇墨。也不会因为没沾上,需要第二次沾。

    画完最后一笔,赵传薪退后两步,自己先观摩一遍,然后满意的点点头:“发挥稳定,大功告成。”

    钢笔画有个好处,每次画完,都让人有种完工的喜悦和满足。

    齐璜打量,不断点头:“西洋画技,重工不重写意,难得的赵先生融入了我们大写意的味道,从雄肆明朗到真率自然的转变,可见对这种画技已臻炉火纯青之境。真是难以想象,鼎鼎大名的战神,竟然有这等本事!”

    他是由心的佩服。

    术业有专攻,按照传闻,赵传薪就是个天天舞刀弄枪的莽夫,可偏偏就这么一个人,竟然能画一手惊世骇俗的画。

    这传出去,怕是会惊掉许多人的下巴。

    赵传薪起初还觉得在齐璜面前,太过张扬不好。

    可此时忽然想通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1901年,这段时期齐璜一直在模仿期,作了大量的假画。1902到1918年期间,是他的发展转型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