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草原各部反应(2)

最新网址:
    上回讲到在异时空,蒙古草原各部落互相征伐后,突然出现一个“达延汗”统一蒙古,威胁明朝安全。

    “达延汗”和也先一样,虽有再兴“大元”之心,但他长期致力于整合蒙古草原各部,故对南方的明朝自然要采取低姿态了。不过,“达延汗”对各亲明部落却很强势,比如他曾多次率军讨伐亲明部落之一勒津部。

    结果就是引得明朝大举出兵“独石口”并全歼了达延汗的部队,致使“达延汗”和满都海两个人只身而退。此战之后,“达延汗”和大明朝廷就彻底结下了梁子。于是,当“达延汗”统一草原后,便开始和明朝算总账。

    “达延汗”开启对明朝的全面战争,于弘治十一年(西元1498年),“营亘三千余里”,兵犯边关,自称“大元朝大可汗”,要求向明朝互市朝贡。“达延汗”兵临城下,明朝满足了其部分要求,并允许他们来朝贡。

    但是,“达延汗”野心太大,得寸进尺,一心想要恢复“蒙元帝国”对天下的统治,这让明朝对“达延汗”的朝贡明显有了抵触。于是,“达延汗”陈兵边界,准备进攻明朝。由此,草原在朝贡中不断挑起边境冲突。

    从明武宗继位后,到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的“应州之役”以前,“达延汗”几乎每年都要侵略明朝的北方边境。这让明朝举国上下气氛紧张,无论是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还是内地“卫所”,都在向北增兵。

    其中,最重要的几次侵略记录如下: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当年(西元1491年),“达延汗”则兵犯明朝“宣府”,杀死官兵2165人,掠夺财物、人口不计其数。“宣府”为大明“九边重镇”之一,在后世的河北张家口一带,而且是防守京师的第一边镇,其战略位置极度重要。因此,“达延汗”此举无异于在向明朝示威了。

    同年十月份,蒙古大军进犯明朝“九边”的“甘肃镇”,而甘肃“都指挥使”刘经率领明军力战不敌,殉国。

    正德四年(西元1509年),“达延汗”两次率领蒙古大军全面进攻明朝北部九大边防重镇,试图破境。

    正德九年(西元1514年),蒙古军入侵明朝宣化,而游击将军、守备将军率领守军御敌皆战死沙场。

    蒙古人这么频繁的南下侵略明朝,让爱打仗且“好骑射”的明武宗心里不服,自然不能惯着蒙古军。虽然朝臣们坚决反对御驾亲征,但到了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被蒙古人压抑太久的明武宗终于爆发。

    当年,武宗义子、边将江彬忽悠武宗,并开启了“西北之行”。就是这一年(西元1517年)的九月份,武宗北巡驻宣府,不久移师阳和城(今阳高县)。阳和城在大同的西侧,是明军抗击蒙古入侵的第一线。

    这展现了明武宗不和蒙古人打一场仗就绝不回京的决心。结果,那年的蒙古人还真的就南下入侵了。

    十月底,大约五万蒙古骑兵从榆林出发,“离阳和三四十里下营”,四处掠夺。明武宗不是傻子,也同样害怕“土木堡之变”再次发生,所以在北巡前就做足了准备:对于京师的防御,武宗将沙场悍将、镇守两广的“武定侯”郭勋召回北京,指挥“三千营”,而“英国公”张伦坐镇“奋武营”,并让其勤奋训练,以备不时。

    同时,明武宗朱厚照对“九边重镇”也做了部署,并对白羊口、古北口等通往京师的要地,也加派了军队驻守,这一切就是害怕自己万一战败被俘之后,就能避免重蹈当初“土木堡之变”的覆辙了。

    古代打仗,就是拼补给、拼粮草、拼计策。尽管明朝中后期贪腐横行,行政拖沓,克扣严重,但现在却是皇帝“御驾亲征”,谁敢克扣皇帝的军饷?就等着被诛灭九族!故此次北巡,粮草运输效率异常之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