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8)

最新网址:
    上回讲到清朝承袭了明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虽然开始闹得不愉快,但在对付共同敌人时不含糊。

    明朝与朝鲜的共同敌人是“丰臣秀吉”掌权的“倭国”,而清朝与朝鲜的共同敌人是实行“明治维新”的“倭国”。所不同的是,“丰臣秀吉”的政权被“德川家康”的“江户幕府”取代,后者又被“皇权回归”的“倭王”取代。

    此“倭王”便是被“倭人”称为“万世一系”的“大日本帝国”的“明治天皇”。所谓“天皇”,就是“高天原神族”的后裔,被“天神”下派到人间统治“倭人”的“皇者”,也是以“高天原神族”为精神信仰的“扶桑神道教”之“教主”。

    而异时空“黑龙坛”的创建者——“黑龙祖师”所在的“天龙”一族,原本在“中等界空”即“中维度宇宙”的“牧夫座”,就是因遭到了“高天原神族联盟”的突然进攻才被打得四分五裂,四散而逃,在面临肉身崩溃甚至“元神陨落”之风险,才降维至此“下等界空”即“低维度宇宙界面”,在昆仑山一带开辟出“结界”,创建“黑龙坛”。

    此乃后话,不提也罢,且言归正传,只说当下。“甲午中日战争”,是指发生在西元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照中国古老相传的“干支纪年法”,战争爆发的西元189 4年为“甲午年”,故被称为“甲午战争”。日本称之为“日清战争”,朝鲜则称“清日战争”,西方称之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已经开始走上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因其国内市场狭小且资源匮乏,再加上历史上有“抢劫”和“杀掠”邻居的“惯性”,于是对外积极扩张,确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中国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而展现出“回光返照”的没落帝国,不仅政治腐败,百姓困苦,而且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国防和军事更显得外强中干,战备松弛。

    而当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走完了“工业资本主义”的路,正在向“金融资本主义”迈进,也就是俗称的“帝国主义”阶段,表现为对外大量输出金融资本来收割广大殖民地,或热衷于发动战争抢地盘。

    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这是为何?因为西方列强不想看到封建专制的中国清朝能拥有与之抗衡的军事实力,也不愿意看到像沙皇俄国这样野蛮残暴的“乡巴佬”势力坐大,因为沙俄曾凭借寒冷气候击败过拿破仑的远征军,甚至一度控制了欧洲各国的宫廷,被成为“欧洲宪兵”。

    毕竟,一个积贫积弱且四分五裂的旧中国最符合西方列强的利益,因为它们可以在中国市场上肆意倾销任何商品并作威作福。一个强大的“沙俄”绝不代表基督教的“真理”,而代表“游牧民族”的野蛮、残暴、贪婪。因此,在西方列强看来,每扒开一个俄罗斯人的皮,里面都藏着一个蒙古人。它们更害怕沙俄变强!

    西元189 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见机行事,派兵到朝鲜,借“帮忙镇压起义”之名,蓄意挑起中日战争,妄图通过打败中国来获得更多好处!

    西元189 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则是仓皇迎战,结果导致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为此,中国付出极其惨重代价。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于西元189 5年4月17日与之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在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后,其国力猛然暴增,为其跻身于“欧美列强”之林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