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6)

最新网址:
    上回说了“甲午战争”之后,沙皇俄国与大日本帝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爆发了“日俄战争”。

    西元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即“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常伴有“排他性”和“攻击性”,为此曾引发了“克里米亚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事件。

    由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择手段”,因此在彼此对世界各处殖民地的激烈争夺中,往往诉诸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毕竟“讲道理”就等于公开示弱,只有“秀肌肉”才会赢得列强一致尊重!

    这种现象可以认为是“野蛮战胜了文明之后,野蛮本身就变成了文明”。所以,东方的“儒释道”文化、南亚的“多神教”信仰、中东的“伊斯兰教”信仰在野蛮残暴的“帝国主义”铁蹄面前不堪一击,只能俯首称臣了!

    “红色苏联”的创建者——列宁分析道:“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对已被分割了的世界来作周期性的再分割以外,争夺半dú • lì 国的斗争就不免要特别紧张起来。”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没过多久,“二战”又爆发!

    与此同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就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

    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前后两次“鸦片战争”、发生于西元1884年的“中法战争”后,以及接下来的“甲午战争”。由于“甲午战争”之前,“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使清朝政府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以为接下来不会再有战争,于是就放松“备战”。

    殊不知,就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一丝庆幸时,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因为日本作为当时亚洲唯一摆脱了西方列强控制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没多少机会与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了。

    由于当时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已经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瓜分殆尽,日本只能像中欧的“德意志帝国”学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来武装军队,希望在与其它欧美列强的战争中击败对手,并抢夺其殖民地了。

    因此,“脱亚入欧”与“大陆政策”就成了近代日本,在发展其民族资本主义过程中唯一的选择,也就是带有明显“法西斯”性质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因为从古至今,日本民族只羡慕强者,藐视弱者,讲究实用!

    在日本看来,无论是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还是其自创的“军国主义”,只要能快速且高效地解决问题就是“好主意”!因此,频繁对外发动战争以抢夺殖民地和掠夺财富,是一条远比建设“共产主义”更快捷的致富之路。当然,日本不需要“共产主义”,更不会建设“社会主义”,因为那样会革了自己的命,为他人作嫁衣裳!

    于是,在西元19世纪60年代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且顽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了一起,就顺利产生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简称“军国主义”,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去侵略并占领中国大陆,以“中国”为基地“征服亚洲”甚至称霸世界,这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因为通过发动对外战争去抢来的财富要远比在国内建设工厂赚得多也快得多,更划算!

    因此,早在西元1855年时,日本的“维新派”政治家吉田松荫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tái • wān 、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称霸亚洲。如此才能尽快占领亚洲,称霸世界,为我大和民族子孙万代争后世绵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