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八章 隆庆新政 (下)

    在财政改草方面,与历代执政者羞于言利截然不同,高拱的,义利观,中,首次不避讳的提出,聚人曰财,理财曰义,的公利观。要求各级官吏分清公利和私利,如果是为国家创造财富,则,利即是义”如果仅仅为了个人虚名而不为国家创造财富,即是不义。

    在这种思想的搏导下。高拱认为生财是圣贤有用之学。“夫《洪范》八政,首诸食货;《禹谈》三事,终于厚生。,所以理财乃王政之要务也!

    这不仅仅是对宋明理学的非功利主义的大力批判,其真正目的也是要号召各级官府,注意经济生活方面的实际学问,为隆庆朝的经济复苏和财政缓解做实际的工作。

    那具体又是如何去做呢?

    与历代统治者一想到生财,便是,多取于民,不同。高拱认为若想生财,不能只靠压榨姓以聚敛钱财,而是应当,开财之源,和,节财之流,。

    先说节流,高拱认为有“节用,和“储蓄,组成。所谓,节用”就是朝廷将每年所入算计了,才去支用。凡无益的兴作,无名的赏赐,不经的用度,都减省了。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百姓负担,还能将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及时用于救灾和军费。

    至于“储蓄”更是被高拱提高到,国之大事,的高度,那么用何种方法进行储蓄,国家每年的收入应该怎样分配才算合理呢?高拱提出“三而有一,之法,即将每年收入均分为四,消费支出占四分之三,节余的四分之一用于储蓄。这样累计储蓄三年,就可以达到年收入的四分之三,恰好多供一年之食。

    顺此类推,九年便可得到供三年支出的结余,这样即使1年不顺成”或遭遇荒年”也能做到有备无患,可恃不恐。

    那又该怎样“开财之源,呢?高拱除了传统的兴修水利,限制兼并,还耕于民之外,还给予工商业和金融业以前所未有的定位。之前,“重本抑末,一直是各朝各代所奉行的基本经济政策,历来为统治者所推崇。虽然自成化以来,便有不少重视商业的呼声,然而真正能站在执政地位上,将重商恤商见解”转变为全国xìng的实践经济政策的,是高拱。他认为,农业关乎国计民生,给予其重视是应该的,但在另一方面,却不能忽视工商业的发展。

    当然,在高拱看来,农业才是立国之本,只要人人有土地”人人勤劳作,国家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财富。而其重商思想是在其重农思想之上产生的,他看到了农商之间的根本关系,也就是:商业自古以来就是互通有无的一个行业,如果农业取得了大丰收,但是却没有商人这个中介将农产品投放到市场中,那么农民就不会获得利益”丰年便与灾年无异:如果适逢灾年,也可以通过商人,将别处的粮食贩运过来,农民用丰年时的获利购买。这样看来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发展工商业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带动农业的发展。

    至手如何发展工商业”高拱提出首先要提高商人的地位。上疏请求皇帝草除宿弊,不再巧立名目、滥加盘录,任意压榨商人,亦不得再暗索商人打点之费,不得刁难欺压商人。对于和商人进行买卖,朝廷应当按物估价”以市场价格收购,且不得拖欠货款,即使一时库中乏银”也应当从他处挪移,以保护商人的利益。并下诏各衙门”备查先朝官民如何两便,其法安在,提请而行。

    当然,高拱所指的商人,其实是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对于东南那些大商人,大工场主,他并没有给出评价,也没有什么针对xìng的政策出台。

    具体的财政改草,由张居正cāo刀,其实嘉靖末年执掌户部起,他就一直在着力推行中,只是因为其法被徐阶、葛守礼、赵贞吉这些当权老臣视为冒进,处处加以阻挠,所以举步维艰。但是数年下来,也在各方面有了不小的进展,此刻在高拱全面改草的大旗下,自然得以和盘托出了。

    张居正的改草方案,由三大部分组成,削减开支、税赋改草,以及币制改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