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原神族”之起源

最新网址:
    上回讲到“倭国修真界”输掉了第二场比赛后,“鹿鞭盟主”下令合力召唤“高天原神族”参战,决战开始。

    「偉大なる至高の『創世神霊』『イザナギ』と『イザナギ』、あなたたちの後世の子孫である『大和民族』があなたたちの助けを必要としているので、二人の『創世尊神』に『天照達人』とその兄弟姉妹たちを派遣して一緒に下界に出て参戦して助けてもらいましょう、お願いします!」倭人大意如下:

    “伟大的至高无上的‘创世神灵’——‘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你们的后世子孙——‘大和民族’正急需你们的帮助,请二位‘创世尊神’赶紧派遣‘天照大神’及其兄弟姐妹們一起下界來幫忙參戰救命吧,拜托你們了!”

    其实,“大和民族”与其它民族一样,也有自认是“天神后裔”的创世神话。一般情况下,谈论日本神话,主要根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两本日本古书,但两者之间所记录的内容却大有差异。

    《古事记》由上、中、下三卷构成,上卷的“神代卷”占三分之一,全为记述有关“神的世代”之事,这是因为编纂者在《古事记》中所要强调的是——“天皇是日神的子孙”和“日本的原始祖先来自天神”。

    而到了《日本书纪》,则日本已进入下界凡间的人类历史时代,记述较为详细周密,全部三十卷中,“神代”部分仅卷一、卷二,占十五分之一。仅就《古事记》的部分,可以对日本神话作一番简单扫描:

    天地开始时,于“高天原”先有“天御中主神”,后有“高御产巢日神”,“神产巢日神”等“三神”出现,而“三神”皆为单独之“神”且隐其形。这时,日本国土尚未成熟,如漂浮之脂,亦如水母漂流,接下来有了“美苇芽彦知神”出现,接着又有“天常立神”出现,此“二神”亦为单独“之神”且隐其形。以上“五神”被称为“别天神”。

    “天御中主神”居天之中央,意为“主宰宇宙之神”,这是借用了中国道教观念命名之“神”。道教将居天之中心不动之“北极星”神格化,作为宇宙之主宰神“天皇大帝”,而“天皇大帝”在日本的翻版即“天御中主神”。

    “天御中主神”因“天照大御神”而受尊崇,其世系为“天御中主神”→“天照大御神”→“天神之子”→“第一代天皇”(倭王)。借儒家的“君权神授”思想,倭国古人便依照如此系谱,形成《古事记日本神话》的骨架。

    倭国古人把“天御中主神”置于开头的构想,说明了《古事记》中记载的神话,是以“倭王”(天皇)的支配原理为基础的,而“高天原”也是受道教对“天”的尊崇影响而来的。与此相对,“国神”所住的地上世界是“苇原中国”,地下世界则是“根国”(“黄泉国”),而垂直三层的“神话世界”则是《古事记》神话的基本构想。

    “国常立神”和“丰云野神”,亦为“单独之神”,能“隐其身影”(隐身)。之后,有五对神,各算一代,最后的一对,也就是“伊焋诺”和其妹“伊焋冉”。从“国常立神”到“伊焋冉”,在日本古代神话、历史中一共称为“神世七代”。

    “别天神”的“天常立神”与“神世七代”的“国常立神”,反映出了古代日本人思想观念中的“天”与“国”不是“天空”与“大地”对立的自然概念,而是“天上”与“人间”凡俗社会的概念,“常立”之意是“永恒”、“永久”。“天常立神”与“国常立神”虽皆为“高天原”之神,但“国常立神只管”国”即“地上之神”,类似“天庭”的“驻世地仙”。

    “伊焋诺”、“伊焋冉”二神受“天神”的命令,把漂浮海上的大地固定住。“二神”站在“天庭”浮桥上,以“天神”所赐天之沼矛伸入海中搅拌,海水发出声响,矛提起时,矛尖滴下的“盐水”凝聚成岛,称“淤能吕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